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忽培元:拥抱大地的功勋诗人

2025-01-20 12:46:37 作者:忽培元 来源:中国县域频道

  每次读贺老的《回延安》,眼前就浮现出诗人俯身拥抱黄土地的动人情景……龙年春节刚过,我意外接到贺老秘书电话。很快,电话那边传来一个熟悉亲切的声音,竟是贺老亲自在说话。“培元同志,有件事我得麻烦你。时常有记者问我当年回延安的情况,这方面你清楚,也写过文章,今后再有采访记者,我就让问你如何?”我心里高兴,连声说好好好。我万万没想到,即将一百岁的老人家,头脑如此清楚。心中即想:“诗人的青春与年龄无关”。的确,百岁老人贺敬之仍然年轻。接到今天会议的参会通知,我心里十分激动。数十年间,每次同贺老见面交谈、聆听教诲,特别是数度在延安接待贺老,那动人的情形,一幕幕当即浮现眼前。

  “我年龄大了,时常会在梦中回到延安。延安永远是我的家呀!”说这话那年贺老八十二岁。“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毛主席《讲话》精神,永远都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指路明灯。”说这话那年,贺老八十八岁。作为革命圣地延安走出的一代文艺大家,贺敬之不止一次讲过类似的话。在宝塔山上,在延河岸边,在杨家岭毛主席发表《讲话》的小礼堂,在桥儿沟鲁艺旧址,时空穿越,贺老讲到延安,总是兴奋不已。那年回延安我给老人家预备了遮阳帽。那帽子恰巧是红色的,贺老接过帽子看看,然后戴在头上幽默地说:“这顶红帽子,我愿意戴。”逗得大家都笑了。“五·二三”那天,记者太多。我征得贺老同意,组织了记者集体采访会。会上贺老结合创作回忆当年,深情表达了一个文艺老兵,对毛主席《讲话》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一次在讲述《回延安》创作过程后贺老说“网上一名大学生批评《回延安》,说我的情感是虚假的。还说我妈死了我都没哭,你回到延安哭什么哭?”贺老讲到此,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呀,你妈去世,也许你真的没哭,可是我回到延安,我真的哭了呀。你不能让我讲假话呀!”接下来,老人家应邀朗诵了《雷锋之歌》,赢来了热烈掌声。那是在延安大学礼堂,我看见在场许多同学都感动落泪了。这足以说明多数青年对于崇高的思想和感情是能够接受的。贺老及诗歌这种不朽魅力,来自坚强党性和人民情怀。

  今天我们学习回顾贺老八十五年创作经验,我的主要观点,一是贺敬之先生首先是革命者是战士,是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然后才是作家,诗人和文艺理论家。他和他们那一代从延安走出的大批文艺前辈一样,是首先解决了对人民的立场、感情问题,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然后才放声歌唱的。可见,这正是他这棵社会主义文艺参天大树根深叶茂的根本所在。这也是他无愧于“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的本质的分量所在,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学敬仰和坚持学习研究贺敬之先生的原因所在。二是贺敬之先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楷模和立场坚定的卓越旗手。这是他用自己八十五年的文艺创作光辉实践,用开山歌剧《白毛女》,用久唱不衰的大量歌曲,比如《南泥湾》《翻身道情》等,用脍炙人口的大量经典新诗《回延安》《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三门峡梳妆台》和《桂林山水歌》等等时代经典,证明了一个铁的事实:贺敬之热爱人民,人民热爱贺敬之。从十五岁到延安入鲁艺,八十五年来,诗人全部创作雄辩地证明,他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文艺思想最忠实的学习者、践行者和宣传者、捍卫者。这也是他的作品经久不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的根本所在。总之,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文艺家,在延安时期就自觉努力完成并不断努力践行着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从“小鲁艺”走进“大鲁艺”,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的,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形象代言的公仆诗人。实践证明这样的一位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美学原理的清醒自觉的坚定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是始终实事求是,在各种风浪中拥有定力,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时代洪流同波共振的功勋诗人。八十五年间,他的作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是迄今为止,拥有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位当代诗人。他的大量作品,无可争议地是社会主义文艺史上的经典,必定是人民群众热爱的不朽之作。

  忽培元,祖籍陕西大荔,1955年生于延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6年5月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主要作品有文学传记:《苍生三部曲——群山、长河、浩海》《耕耘者——修军评传》《百年糊涂——郑板桥传》《难忘的历程——延安岁月回访》《刘志丹将军》《谢子长评传》《阎红彦将军传》等;长篇小说《雪祭》《神湖》《老腔》《乡村第一书记》《同舟》;中篇小说集《青春纪事》《家风》,中短篇小说集《土炕情话》;散文集《延安记忆》《人生感悟》《毛头柳记》《大庆赋·铁人铭》《地耳集》《生命藤》《京密河札记》《秦柏风骨》《山秀珍》《义耕堂笔记》;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和诗集《北斗》《开悟集》《守望大庆》等。《群山》《耕耘者——修军评传》分获第一届、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获中华铁人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在国外出版。

本文来源:中国县域频道责任编辑:邹厚虎

最新内容

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备》(2019)12-21  工信部备案号: .  技术支持: 国视云新媒体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管理团队 | 删稿指南 | 如何求助 | 管理条例 | 公益记者 | 律师顾问 | ↓新闻订阅

中国县域频道由县域报融媒体中心独家运营.